首页- 航运百科

【百科】近年来密闭空间窒息典型事故案例

浏览次数: 239 发布时间: 2025-02-13

来源:航运在线

船舶作业中,危险密闭空间的管理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这类区域通常因通风不良、缺乏光照以及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成为船员工作中的潜在危险。近年来,船舶密闭舱室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船员进行密闭舱室作业时,操作不规范会导致缺氧、中毒、死亡等严重后果。

  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一

  2020年9月23日0630时许,“K”轮(干货船,船长88.45米,船宽15.60米,载硫磺5005吨)在码头进行卸货作业过程中,两名船员在隔离空舱(后沥水舱)因不明原因死亡。

  案例二

  2021年5月21日2200时许,“W”轮(一般干货船,船长90.3米,装载5000吨硫磺,在船人员5人)在卸货期间,由于污水舱积水,该船轮机长与管事下污水舱查看时中毒昏迷死亡。

  案例三

  2021年9月18日2131时许,“S”轮(散货船,船长109.8米,载硫磺5500吨,在船4人)在锚地锚泊时,船上2名船员(二副、水手)在隔离舱内清理积水的过程中晕倒。2名船员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四

  2022年10月1日2158时许,“Y”轮(船长87米,宽14.80米,载汽油2584吨)在码头靠泊卸货期间,该轮船员下货泵舱检查,窒息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五

  2024年5月6日1215时左右,"Z"轮(干货船,船长109.7米,载重8530吨,在船3人)靠泊码头进行船舶买卖。5月7日0700时左右,3名买家登上“Z”轮看船。1034时左右,买主进入右后边舱内,十几分钟无响应,买主儿子觉察后将人从舱内抬上主甲板,后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船舶危险密闭空间

  危险密闭空间是指船舶内部的特定区域,具有开口(出入口)、空气流通不畅,或并非专为连续有人工作而设计等特征。在船舶上密闭舱室包括但不限于压载水舱、双层船壳、箱型龙骨、污水柜、锅炉、主机曲拐箱等,这些不同的区域由于其特定的运输货物性质,可能在无预警的情况下释放出有害气体,从而产生致命风险。

  事故多发因素

  1

  未按操作规程进入危险密闭空间

  船员在进入该空间前未向船长报告并且未获得进入许可,缺乏对该场所环境的必要评估。

  2

  未设置警示标志

  没有对危险密闭空间进行清楚的标识,导致船员在现场误认为有些区域没有密闭风险。

  3

  缺乏风险意识

  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轻率进入密闭空间。

  4

  防护不当

  进入密闭舱室前未对目标空间进行通风,以排除缺氧、富氧、有毒气体等危险情况,未进行有效的探测和检测密闭空间内的氧气含量。

  注意事项

  航运公司应积极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每位船员清楚进入危险密闭空间的潜在风险,并落实严格的作业审批制度。以下是针对航运公司的几项建议:

  一、自查自纠

  定期开展自查,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并确保每艘船舶的作业流程符合安全规范。

  二、全面识别危险密闭空间

  根据船舶的具体情况,对危险密闭空间进行全面标识,并确保每位船员熟知这些区域的特性与风险。

  三、加强培训与监控

  定期进行危险密闭空间的应急培训,增进船员对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四、配备必需的安全器材

  确保船舶装备齐全的安全器材,如测氧仪、呼吸器和急救设备,这些都是进入危险密闭空间的基本保障。

  通过以上典型事故案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船舶危险密闭空间的安全风险以及合规管理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船员的安全与健康,也是航运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础。要高度重视,确保在未来的工作中,安全教育与规范制度得到落实,防患于未然。